劉盛綱,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, 1989年被選為IEEE Fellow, 1991 年被選為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, 是 IRMMW-THz 國際會議 IOC 成員,是國際 K.J.BUTTON 獎國際獎勵委員會成員。 1986-2001年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。200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。2014年擔任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(華訊方舟)工作站首席指導院士,2015年起擔任深圳市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。
劉盛綱院士曾任中國科協常委、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國真空電子學專家委員會主任等。1980-1994 任 UNDP 高級科學家。他曾在美國、德國、英國、意大利、韓國、日本、香港及國內的多所大學任杰出客座教授,是“物理電子學”、“光學”、“等離子體物理”和 “光學工程”等學科博士生導師。他在太赫茲科學技術、電子回旋脈塞、自由電子激光、高功傘微波電子學、微波等離子體電子學等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,建立了有關理論,并進行了實驗研究,作出了國際公認的原創性及奠基性工作。他著書四部,發表學術論文 300 余篇,被國內外同行廣為引用。他30多次被特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,榮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獎30余項。1979年被評為“全國勞動模范”, 1985 年獲“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”稱號,并成為首批 “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,兩次獲得“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”稱號。他于1999年獲得陳嘉庚信息技術科學獎,于 2003年榮獲國際K. J. BUTTON獎,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。
劉盛綱院士從1991年開始就始終堅持不懈地推動我國太赫茲科學技術研究, 至今已20余年。2005年他受科技部、中科院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托組織召開的以“太赫茲科學技術”為主題的第270次香山科學會議被認為是我國THz發展的里程碑。他是我國電子學會太赫茲專家委員會主任;他于2006年與國內外本領域科學家組織創立了深圳國際先進科學技術會議,并擔任國際委員會主席;2007年他還創辦了國際上第一份太赫茲專業期刊 “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”。
劉盛綱院士是國際上公認的國際太赫茲研究的奠基人(“Terahertz Pioneer Shenggang Liu”,IEEE Transaction on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2014,Vol.4,No.1,首頁文章)。2006年,IRMMW-THz國際會議在中國上海召開,他擔任大會榮譽主席(這也是該會歷史上第一次設立榮譽主席)。2016年他獲得了 IRMMW-THz國際會議的最高獎杰出貢獻獎Exceptional Award,以表彰他在太赫茲領域的杰出成就(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華人)。